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发生有什么前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听到岩石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
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责编:李艳菊
来源: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
分享到